秦始皇叫嬴政,为何他的儿子却叫扶苏、胡亥,不随父亲姓嬴?
公元前221年,临淄城下,齐王田建见秦国之兵气势壮如百万雄师,令人闻之胆寒,且除了齐国以外的其余六国都相继被秦王所攻下,于是,昏庸无能且的他便听从了齐国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于秦国。
齐国灭亡,六合皆扫,大秦从此一统天下,此举奠定了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王朝的基本政治格局,秦王嬴政改称“始皇帝”。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立下了许多功绩,如度同改币、统一文字、立郡县制、首创中央集权制、建造万里长城等等,不胜枚举。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建立了空前的盛世王朝,他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且不可替代的一笔,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而他的名字也同他的赫赫功名一般誉满天下。
秦始皇坐拥后宫佳丽无数,自然是子嗣繁盛的,据史书所记,
嬴政共有33个孩子,23儿10女,
而在他的这些孩子们当中,最为有名且被世人熟知的当属长子扶苏及秦二世胡亥这两位了。
展开剩余86%大家都知道,
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古人的孩子应当都是随父亲所姓
,然而,为何嬴政姓“赢”,而在各种史书记载中,他的这两个孩子却似乎都不随他姓呢?.
“赢”乃姓非氏
在现代人的认知中,中国人的姓氏一般指得都是同一个东西,然而,
在先秦及更早的时代,姓与氏是有区别的,二者不可混作一谈,在这个时代,一般情况下,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则是称姓不称氏。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孟姜女,“姜”即指得是她的姓;再比如说,史书记载屈原是芈姓屈氏,但人们一般不叫他芈原。而“赢”其实是秦始皇的姓,却并不是他的氏,那么按照“氏+名”的逻辑来说,始皇帝出生在赵国,则以赵为氏,那么他就不能叫“赢”政而是叫“赵”政吗?
却也并非如此,要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要从先秦的姓氏文化说起。
先秦姓氏文化
先秦时期,对一个人的称呼实际上非常的复杂,沿用周朝的礼制,上层贵族的称呼一般分为
姓、氏、名、字
四个部分。
姓最早在母系社会的时候就出现了,指的是何人所生
,也就是说,同一个姓的人很有可能都是来源于同一个母族祖先,古人非常聪明,他们早就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同血缘结合带来的各种弊病,于是又
有了“同姓者不得通婚”这样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用姓来区别血缘关系
。
而
氏却是后来社会形态发展到了父权社会后才出现的
,氏的来源主有君主封地、爵位恩赐、官职任命、谥号等等,这也是为何只有贵族有氏、平民没有的原因。
《通志·氏族略》记载:“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贵族通过氏来划分成不同的“氏族”,以区分贵贱
。
上文提到先秦时期,一般情况下“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但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
王室不受此约束
。
就比如说,周朝时周王室贵为天下共主,凡是王室成员皆可以姓为称,比如周文王姬昌、周文公姬旦、郑庄公姬寤生等等,史书中的记载都以姓来冠其名。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
即便是贵如诸侯都不能以姓冠名。
周末虽礼乐崩坏,但在秦还未一统天下之前,秦国也是众多的诸侯国之一,自然没有以姓冠名的权利。
由此来看,
扶苏与胡亥出生于秦地,当以秦为氏,那么他们俩都是赢姓秦氏,
世人应当称他们二人为秦扶苏和秦胡亥。
在始皇实现天下大一统之后,他俨然已成为新的天下共主,那么如果沿用旧制,他自然是有资格直接以姓冠名,称为嬴政的。
那么为何扶苏和胡亥不叫赢扶苏和赢胡亥呢?
因为
在先秦礼法中,还有一点就是,称呼国君之子不加姓氏,而是称公子加名以示尊敬
,比如说齐桓公在即位前,被称作公子小白,始皇帝在即亲王之位前也曾被称作公子政,那么按照这一条,扶苏和胡亥都应当被称作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
其中公子扶苏这个称呼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吧,这也是许多史书中记载的对扶苏的称呼,这就是为什么看似扶苏和胡亥都不随嬴政而姓的原因,
但他们实际上也是姓赢的。
姓氏合流
东周末各诸侯国混战,礼乐崩坏,
分封制及宗法制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而姓氏制度正是二者而生的,自然无法幸存如旧,在这个时期,姓和氏就开始有了合二为一的迹象,此迹象称为
姓氏合流
。
姓的作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来区分母系先祖的血缘关系,以“别婚姻”,但在这个时期,“同姓不婚”的禁忌已被打破。
与此同时,据各史书记载,反而是同氏之间没有通婚的例子,这代表着氏已经能够取代姓的作用。
再之后,大秦确立一统局面,分封制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的设立,
没有新的封地则不再有新氏产生,氏被固定下来。
依托周时宗法制度而产生的旧的姓氏制度被完全打破,旧有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姓和氏之间发生了混淆统一,氏的“分贵贱”的作用也基本被破坏,而变成了区分人的来源的作用,
人们开始姓氏混称。
到了汉代,开国皇帝刘邦是平民出生,根本就有姓无氏,对他来说,姓即是氏,二者并无不同,于是,新的姓氏制度在此时期盛行,姓氏合流自此完成。
现代姓氏文化
自汉代最终完成姓氏合流之后,一直延续到现在,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人们使用的姓氏几乎都是在古时就有的那些,用法也并无大差。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姓氏文化还是有一些地方与旧时不同。
比如说,古人的姓几乎都是随父姓,但在如今的社会,我国的《民法典》规定,
子女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跟随其他直系长辈的姓氏,甚至孩子在成年后可以自主选择姓氏。
纵观古今,姓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习俗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也将会为姓氏文化赋予新的意义。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